时的科技拿下中东10亿美元大单 eVTOL 出海背后的供应链图谱

国内 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领域迎来里程碑式突破 ——7月16日,头部企业时的科技与阿联酋 Autocraft 公司签署 350 架 E20 机型采购协议,合同金额达10亿美元。这一订单不仅创下国内 eVTOL 出口规模纪录,更标志着中国低空装备在国际高端市场的认可度显著提升。随着 E20 机型加速适航认证,其背后的全球供应链体系也逐渐浮出水面,A 股多家配套企业有望分享出海红利。

技术硬实力:倾转旋翼构型叩开国际市场

此次出海的 E20 机型,是时的科技深耕五年的核心产品,其倾转旋翼构型成为打动中东客户的关键。相较于多旋翼或复合翼机型,这种设计实现了 “垂直起降” 与 “高速巡航” 的双重优势:有效载荷达 450 公斤,可搭载 5 人;最大速度 320 公里 / 小时,续航 200 公里,完全覆盖城市圈短途通勤需求。

“阿联酋迪拜等城市地面交通拥堵严重,对高效低空出行的需求迫切。” 时的科技董事长黄雍威解释,E20 的性能恰好匹配当地 “2030 智慧自主交通战略”—— 该国计划 2030 年前实现 25% 交通出行自主化,eVTOL 被视为核心路径。而 E20 历经 700 余架次试飞验证的安全记录,以及与国际适航标准接轨的设计,更让客户吃下 “定心丸”。

从技术迭代轨迹可见其扎实功底:2021 年完成 25% 缩比验证机试飞,2022 年推进 50% 缩比机气动特性测试,2023 年框架验证机完成全部科目 —— 通过 “小步快跑” 的研发路径,时的科技逐步攻克了倾转过渡稳定性、航电系统可靠性等核心难题,为商业化奠定基础。

供应链图谱:从核心部件到材料的全球协同

10 亿美元订单的交付,离不开横跨中外的供应链支撑。E20 的 “三大件”—— 电机、航电飞控、电池,均来自行业顶尖合作伙伴:

动力心脏:由全球 500 强赛峰集团独家供应航空级电机,这是全球首款获适航认证的 eVTOL 专用电机,其高功率密度与安全性成为 E20 进军欧美市场的 “通行证”。神经中枢: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旗下西安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联合研制航电与飞控系统,这套系统符合 DO-178C 国际航空软件标准,可实现复杂空域的自主避障与航线优化。能量核心:孚能科技(688567)独家供应第二代半固态电池,相较于乘用车电池,其能量密度提升 40%,放电倍率达 5C(可快速释放大电流),且通过针刺、挤压等严苛安全测试,占整机价值量的 15% 以上。

在结构材料领域,恒神股份(832397)提供碳纤维及预浸料,保障机身轻量化与抗疲劳性;安泰复材则负责复合材料结构件加工,其背后股东包括江铃汽车集团与安泰科技(000969),为量产提供稳定产能。

这种 “全球顶尖 + 本土骨干” 的供应链组合,既保证了技术领先性,又通过本土化合作控制成本,成为 E20 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优势。

行业意义:打开低空装备出海新空间

此次订单的意义远超单一交易 —— 它标志着中国 eVTOL 企业从 “技术跟跑” 迈向 “标准输出”。Autocraft 公司明确表示,将与 E20 团队合作开发适应中东及北非市场的低空旅游、空中通勤场景,这意味着中国企业的运营经验也将同步出海。

对供应链企业而言,随着 E20 进入量产周期(预计 2026 年起交付),核心供应商将直接受益。以孚能科技为例,按单架 E20 电池系统价值约 40 万元测算,350 架订单将带来 1.4 亿元收入,且后续可能伴随增购需求。恒神股份、安泰科技等材料企业,也将借助头部客户的放量实现业绩增长。

业内人士指出,中东、东南亚等地区正加速布局低空交通,中国 eVTOL 凭借性价比与技术成熟度优势,有望复制新能源汽车的出海路径。而时的科技的突破,或将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国际化进程,让 “中国制造” 在低空经济赛道上占据更重要的席位。

从迪拜的摩天楼宇间到北非的沙漠绿洲上,E20 的即将亮相,不仅是一款产品的出海,更是中国低空经济产业生态走向全球的缩影。

More From Author

时的科技E20 eVTOL获阿联酋企业350架海外订单,价值10亿美元

十大eVTOL公司——时的科技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