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产进程全面提速:小鹏汇天试飞员上线,开启规模化试飞

城市交通堵得人心烦,出行效率低还总担心安全,飞行汽车要是真能普及,绝对是大救星。

8月5日,小鹏汇天CEO赵德力宣布试飞员上线,开启规模化试飞,加速量产进程;这波动作源于7月完成的17亿融资,工厂已封顶,计划2026年交付。

创新值得点赞,但安全必须打头阵,别让科技跑偏成隐患。

小鹏的“陆地航母”设计挺实在:分布式动力让螺旋桨故障时还能飞,单杆操作简化驾驶,备份系统一键返航。

这些不是花架子,冗余设计源于航空安全原理——多套动力分散风险,比传统汽车单点故障更可靠。

类似项目如美国的Joby Aviation,也强调eVTOL技术,但小鹏的独特处在于能塞进后备箱,定位亲民。

全球飞行汽车市场预计2030年超300亿美元,中国政策推“低空经济”,民航局正审适航证,年底可能拿证。

不过,隐患没少:成本高可能让普通人望而却步,法规空白如空中交通管理,容易引发混乱。

建议企业多搞公开测试积累数据,政府快出统一标准,别光顾速度忽略实际落地。

小鹏步子迈得大,融资到位就开干,飞行汽车从概念到试飞,进步明显。

安全设计有干货,分布式动力防意外,单杆操作降门槛。

但别重蹈某些项目覆辙,比如早年Terrafugia过渡宣传却迟迟难产。

量产目标2026年,真能缓解拥堵就值了。

价格控制好,别成奢侈品,安全测试多公开,让用户放心。

创新是好事,稳扎稳打才能飞得远。

More From Author

小鹏汇天进入规模化试飞阶段 飞行汽车商业化路径渐清晰

小鹏汇天“陆地航母”2026年量产交付

发表回复